令人流连忘返的峰峰八特千年弘济桥
转自:邯郸晚报

□韩庆平申海顺
位于峰峰矿区和村镇西北部的八特村,隐藏着一座千年古桥——弘济桥。这座桥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年县广府弘济桥同年建造,虽规模略小,却被誉为“姊妹桥”,也是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弘济桥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当年商贸的繁荣与人口的兴盛,成为八特人心中承载历史记忆与祥和文明的丰碑。
追溯至战国赵惠文王时期(公元前307年)为防范秦军,首筑石腿木板弘济桥。到了北齐王朝统治时期(公元550-577年),八特镇中店铺林立,商贾往来频繁,晋、陕、蒙等西北地区的皮毛商与冀、鲁、豫、江、浙等东南地区的丝绸商,常年到此进行物资交流(旧社会有个卖杨素珍的戏剧故事就发生在此地),加之当时北齐文宣帝高洋每逢夏季常从太原(晋阳),途经涉县奶奶庙、八特镇弘济桥到北响堂避暑,最后在邺都(临漳)住一段后再返回。为了便于天子过桥,重修了弘济桥。明万历年间三修弘济桥。相传经鲁班仙师点化梦境设计桥筑三拱洞,汇洪安然无损。弘济桥经历了数百年间的大地震和洪涝考验,现仍巍然屹立在八特村中的汇洪沟上(现南北八特中间)。
弘济桥有着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桥的东西两侧长着四棵参天古杨,在古杨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古朴壮观。石栏十四个望柱上精雕细刻着九头狮子、三个绣球、六个和尚、两个平头、二十四条石栏杆、二十四块石枕头,云裹鼓戗石在桥南侧,桥北头砖戗砖墙砖卷门上边有二十四个砖十花。此外,三座大碑用砖镶边瓦戴帽,像一个高大影壁墙站立在桥南头。尤其是紧靠云裹鼓戗石旁的三对“夫妻狮子”,有的相视而笑,有的喜迎日出,有的观望晚霞,三个小狮子依偎在母狮膝下撒娇嬉戏,情感细腻,栩栩如生,曾不知引来多少游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在弘济桥一大两小的拱洞上方,刻有三个吻,传说是龙的第九子,生性好吞。南大堰和西大堰如同守护神般保护着大桥的安全,经过千百年地震、洪水,此桥依然坚固如初。道光十二年,弘济桥南大堰坍塌重修。2003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下午14时突降大雨,使西大堰塌了个窟窿。2007年5月南大堰围墙损坏、影壁墙坍塌,南八特第七届双委会重修。2009年春,西大堰坍塌十层料石,于当年农历四月初六日,南八特第八届双委会重修。同时,北八特双委会在桥面上边加固一层料石。南北八特将大桥南北大街都用水泥浇注硬化了路面。
峰峰这座千年弘济桥,不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件艺术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一睹风采,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古老与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