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是什么?感统失调会有怎样的后果?
2024-12-20 12:17
感统失调,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是一种发生在儿童身上的疾病。它指的是由于某些原因,儿童的感官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效结合,导致身体动作不协调,进而形成运动、结构空间、知觉等障碍的情况。这常常是由各种因素组合引起的症状,感统失调后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感统失调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涵盖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本体觉和前庭觉等多种感官信息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协调发展对于儿童的智力开发至关重要。感统失调可能导致儿童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受阻,进而影响其整体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长期处于感统失调状态下的儿童,其心理素质也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他们可能表现出情绪暴躁、易怒、心浮气躁等不良情绪,同时可能伴有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情绪问题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感统失调的儿童在进入学龄期后,往往会出现学习困难和交往障碍。他们可能无法集中注意力,对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同时,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也可能因为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意图和表达而产生矛盾或冲突。
感统失调还可能影响儿童的精细动作和运动技能。他们可能在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时感到困难,同时在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方面也表现出不协调和笨拙的特点。
由于感统失调导致的社交障碍和交往困难,许多儿童可能逐渐变得孤僻和不合群。他们在陌生环境中容易迷失方向,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进而产生社交退缩和人际关系敏感的问题。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感统失调,一定要带孩子检查治疗,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让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要忽视孩子感统失调的问题,他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学业生涯以及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