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亮出“拘留所”,这是开的啥“玩笑”
这“玩笑”开得有点儿大。

10月30日,有网友发视频爆料,黑龙江省肇东市两名男子在一餐馆吃饭时不付钱,其中一人还自称是“拘留所的”。当日,肇东警方工作人员回应称,视频中两名男子确系拘留所的一名干警和一名辅警。在餐馆用餐后,他们最终是付了钱的,只因在扫码时“开了两句玩笑”,被误解成了吃饭不给钱。
当地警方的回应来得很及时。第一时间坦承两名涉事男子确实是“拘留所的”,并申明不存在吃饭不给钱的情况,再加上当事餐馆老板出面作证,这样的回应至少可以延缓相关舆情的发酵。
就算没有餐馆老板出面作证,人们应该也会认可当地警方的说法。去当事餐馆就餐的那两个人,总共才消费了一百多块钱,除非有着某种极其特别的理由,他们不会做出吃饭不给钱的选择。这样做明显违背常情常理常识,不应该,也不值得。更何况,他们还有着特殊的身份,一个是干警,一个是辅警,言谈举止关乎当地警方的形象与公信力,要面对严格的纪律与法律约束。
考虑到这一点,人们想必更愿意相信两名涉事男子并没有做什么特别出格的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两人没做错什么。
在上述回应中,当地警方把“吃饭不给钱”解释为一种由“玩笑”引起的误解。至于涉事者开的“玩笑”究竟是什么,回应中没有细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涉事者的“玩笑”对餐馆的人或爆料人形成了某种“刺激”。这种“刺激”足够真实,又足够强烈,不仅让他们产生了涉事者吃饭不给钱的误解,还让他们产生了曝光此事以出口“恶气”的冲动。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恐怕不能怪爆料人多事。按道理说,如果不是手握某种“铁证”,爆料人应该不会明知涉事者是“拘留所的”,还上网发布相关监控视频,冒险跟这种身份的人硬刚。
据说,当地警方已对此事启动调查程序。这是应该的。只有尽快把这场“玩笑”的相关细节查清楚说明白,才能消解人们心中的诸多疑虑。
当然,要抚平舆情,还得对两名涉事者严肃问责。身为干警和辅警,这样跟餐馆开这种“玩笑”,无事生非,引发舆情,不仅有损于当地的营商环境,也有损于当地从警者的形象。
无论如何,这样的“玩笑”都开不得!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评论员 王学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