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隋文帝杨坚长什么样子?
孤儿寡妇忍同欺,辅政刚教篡夺为。
矫诏必能疏昉译,直臣诚合重颜仪。
(周昙《隋门隋文帝》)
造神,是历代开国皇帝惯用的手段。神话自己,说自己横空出世、脱俗不凡,取得帝位是上天注定、老天安排,是开国皇帝稳固自身统治的需要,因此,诸如人神相交、红光满屋、香气扑鼻等怪异现象在史料中屡见不鲜。隋文帝杨坚也不例外,《隋书·高祖本纪》就说他出生时“紫气充庭”。
紫气,即祥瑞之气,帝王之气。除了出生时有异象,杨坚的相貌也非常特别,《隋书·高祖本纪》称其“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说他尽管上身长,下身短,但额头突出,相貌奇特,目光逼人,掌纹似王,绝非凡夫俗子,命中注定要称帝称皇。这些描述,或许有史官的夸张和杜撰,但从史料记载看,杨坚从一出生就是个让人惊讶的人。
杨坚降生时,一位河东的尼姑就说,“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意思是说这个孩子不是凡人,不能在凡间养,于是把他抱到庙里一个别院躬自抚养。后来,杨坚的母亲吴氏去寺庙,抱起了久别的杨坚,“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吓得吴氏将杨坚扔在地上。正因如此,杨坚不受吴氏喜欢,直到十二岁时回家。后来,杨坚入长安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谁也不敢跟他开玩笑。
当时,很多人认为杨坚有帝王之相。在陈后主陈叔宝之前,就有人为杨坚的相貌而担忧、畏惧和嫉妒,这个人就是北周太祖宇文泰,他曾叹曰:“此儿风骨,不似代间(瀚海沙漠群)人。”
《隋书》中记载:齐王宇文宪对当时的北周皇帝宇文毓说:“杨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皇帝说:“他不过只能做个将军而已。”内史王轨也对皇帝说:“皇太子非社稷主,杨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杨坚听说这件事后非常害怕,深自晦匿。
《资治通鉴》上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记载:陈朝至德元年(公元583)十一月,陈后主陈叔宝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出使隋。陈叔宝听说隋文帝杨坚状貌异人,便让袁彦画像而归。当陈叔宝看到杨坚的画像后,大骇道:“吾不欲见此人!”立刻命人将画扔了。
杨坚的相貌到底奇异在何处,以致他的死对头陈叔宝看到画像后如此惊惧呢?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长这样的人一定是“奇丑”型的人,连他自己也会自惭形秽了。但是,在相术发达的古代,这种相貌却是“其贵无比”。别的不说,光是他突出的额头和额头上那五根“入顶”的肉“柱”,就是“龙颜”的象征。杨坚的额头,用相书上的术语叫做“龙犀”,是帝王的象征。唐朝李善说:“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也。”也就是说,这种囟下骨头隐起,下连鼻梁不断的“龙犀”,以及由于额头上隆起,在左右鬓角形成的肉“角”,都是“王天下”的贵相。相书上对这种长相还另有一个说法,叫做“龙颜戴干”,龙颜自然是指帝王的相貌,戴干就是指头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对立。据说帝颛顼就是这副长相。
杨坚为了自己这副相貌,付出了不少代价。在襁褓里就差点被自己的母亲摔死;长大之后,又受到同僚的嫉妒和皇帝的猜忌,时刻面临被害的危险。这样也就使他不得不把自己隐藏下来。当然,他是相信自己“当为天下君”。他本是一个颇为迷信的人,又从别人嘴里听到这样的话,对自己的相貌也就信心十足。
当时宇文阐(周静帝)即位,任命杨坚为丞相。周静帝即位时才7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所以杨坚就在郑译和刘昉的帮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杨坚当上丞相以后就开始了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先是骗北周宗室五王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到长安,雍州牧毕王贤及赵、陈等五王一起被杨坚杀掉,杨坚又任用韦孝宽出兵打败了尉迟迥,消灭了对自己有威胁的政敌。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攸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后来杨坚把皇位还给了他的儿子杨广,但是杨坚创下的隋朝基业并没有坚持多久,隋朝很快就被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挥霍掉了,着实令人惋惜!